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為何謀反?原來這才是真相!
1851年,金田起義之后,太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分封東、南、西、北、翼五王,其中東王楊秀清管轄其他四王,人稱“九千歲”,是太平天國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他幫洪秀全歷經磨難,打下了半壁江山,深得洪秀全賞識和信任。然而這樣位高權重的一位領袖為何最終還是難逃謀反命運呢?

不可否認,楊是杰出的軍事將領,其軍事才能,調兵遣將的本事在諸王當中出類拔萃,更重要的他還有一項其他諸王沒有的本事,就是“代天父傳言”。按道理來說,已經和天王平起平坐了,甚至在關鍵時候地位還要高于天王。而正是這一點,天國領導層內部設計的這一套制度,使得楊秀清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尤其是占領天京之后。

史載,定都天京那年某日,天王因事杖責女官,不知為何卻觸怒了楊秀清。楊假借天父下凡附其體,狠狠怒斥了洪秀全一番,還要杖責其40軍棍。當時北王韋昌輝與燕王秦日綱也在場,天王的屈辱與尷尬可想而知。雖然事后楊秀清主動向他道歉,但看得出他居心叵測且并無誠意。

此時的事件,已演變成“楊秀清篡位未成而韋昌輝叛亂是實”。從這個角度而言,楊秀清意圖謀反,但事未成反而被先行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