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目光深遠的提問者,思想的根須必定深植于自己的時代,而其追問的方向則指向未來時代的開啟。這正是湯先生新著的醒目標題——《矚望新軸心時代:在新世紀的哲學思考》給我的深刻印象。
學貴乎專

雖然幼承庭訓,家學淵源,但湯先生的學術生涯卻是在上世紀80年代才真正開始的。那個時候,先生已年逾五旬。1981年春,湯先生在北大開“魏晉時期的玄學和佛教、道教”,課堂的盛況,當時在座的學生在很多年后,還記憶猶新。在被各種教條禁錮多年之后,湯先生的學術熱情終于得到了抒發。

學貴專門。沒有專深的學術研究,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思想的創造。湯先生的專門之學,主要體現在《郭象與魏晉玄學》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這兩部著作當中。這兩部著作,不僅開—時風氣,也對后來的中國哲學史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魏晉玄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湯用彤先生《魏晉玄學論稿》以后,早已成為學界的共識。湯先生的《郭象與魏晉玄學》,則是魏晉玄學研究的又一個里程碑。在這部著作當中,湯先生對魏晉玄學的產生、魏晉玄學的發展歷程等問題,都提出了全面周詳的見解。而其中對郭象哲學的概括和闡發,更在多方面發前人所未發。

試舉一例。在解釋郭象的“自生”這一概念時,湯先生的分析極具哲學的深度:“自生”:事物根據其“自性”而存在,而其“自性”只能是“自生”的;如其“自性”不是“自生”的,則是其他事物所給予的,推求下去勢必又得承認有造物主或本體之無。
所以“自生”這—概念在郭象的哲學體系中非常重要,他在《莊子注》中反復說明這一點。從我們上面所構造的圖表中看,“自生”這一概念可以說是郭象哲學體系的中心環節,它把“自性”和“獨化”兩概念聯系起來。
在《莊子序》中提出的郭象注《莊子》的基本思想“上知造物無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正好說明這一點。“自生”這一概念在郭象的《莊子注》中大體上有三個相互聯系的涵義:“自生”意謂“非他生”,“自生”意謂“非有故”,“自生”意謂“非有因”。
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哲學分析的基礎,還要有相當的文獻學功底。《世說新語?文學篇》里記載:“王丞相過江左,止道《聲無哀樂》《養生》《言盡意》三理而已,然宛轉關生,無所不入。”過往的思想史研究,一般以此證明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和《養生論》在東晉的影響。
其中《言盡意論》,是歐陽建所作,旨在消解玄學的方法淪基礎。該文與《聲無哀樂》《養生》兩篇魏晉玄學的代表作歸在一處,著實令人費解。湯先生通過細致的文獻索檢,找到了一條重要的佚文,其中的《言盡意》作《言不盡意》。
而《言不盡意》正是嵇康已佚的名篇。這樣一來,王丞相過江左,說的就都是嵇康的思想,道理之間“宛轉關生”也就毋庸置疑。此文不過千把字,解決的卻是思想史上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