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吧!孩子,讓我再看你一眼,媽媽的時間不多了。” 這是一個身患癌癥媽媽的悲愴呼喚。
曾經的江西省撫州市宜黃高考狀元——楊仁榮,在9年前突然失聯,身在家中的父母百般焦急。這些年,其父母一直沒有停下尋找的步伐,媽媽每每想起失蹤的兒子,都數度暈厥。如今,他的媽媽身患癌癥,時日已不多,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看你一眼”。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昔日讓家人感到自豪的優等生最后變得有家不回?今日(8月15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采訪了這對悲傷的父母,幫這對老人發出呼喚:回家吧,孩子,不管你過得怎樣,回家看看父母!
楊崇生和妻子、養女

母親重病,盼兒歸來
江西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的楊崇生一家如今籠罩在一片悲傷之中。家中的女主人吳細女不久前患上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雖然經過手術,但情況仍不容樂觀,醫生說隨時都有復發可能,后續還得經歷6次化療。

但吳細女明確表態,不愿再繼續治療了,因為她感到此生已無望。
得知自己的妻子不愿再接受治療,楊崇生也是一臉無奈,他知道原因出在哪兒。自從兒子突然失聯后,妻子就終日以淚洗面,而且每當想起兒子時,妻子都會情緒失控。在接受紫牛新聞采訪時,楊崇生說,在這9年間,“哭暈了至少七八次了”。
楊崇生介紹,家里曾經有過兩個親生孩子,楊仁榮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小3歲的女兒。不幸的是,女兒在6歲時因病去世。在女兒去世當年,他們又領養了一個女孩,如今養女已長大成家,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說起兒子楊仁榮,楊崇生是這么評價的。“他曾是全家的驕傲,2003年,他以570多分的成績勇奪當年宜黃縣高考理科第一名,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錄取。”楊崇生說,這在當年的農村是不多見的。
但大學“畢業”后,楊仁榮又成了父母難言的傷痛。2009年,他給父親發送了一條短信后便“人間蒸發”,無論父母如何尋找都無果而終。
“如果現在他還能回來,也許他媽還有救,肯定就愿意繼續治病了。”楊崇生覺得只要兒子能回來,或許這次見面,能給妻子的病情,帶來新的轉機。
家人眼里:楊仁榮獨來獨往
自尊要強
1986年出生的楊仁榮,生長在江西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父母以務農為生,家里還有一個小他3歲的妹妹。妹妹從小身患重病,經常就醫,因此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每月還要向醫院交付一筆不小的醫藥費,可謂雪上加霜。
楊仁榮的老家
楊仁榮深知家中情況,從小就生活節儉,聰敏懂事,經常幫父母勞作。從上小學開始,便一直穩居班級一二名,自立自強,從不需要父母在學習上操心。
可是在楊仁榮9歲的時候,妹妹因為一場醫療事故,不幸離世。楊仁榮的父親楊崇生說,這給兒子帶來不小的打擊。兒子漸漸變得有些內向,喜歡獨來獨往。
楊家是一個大家族,楊仁榮有許多堂哥堂妹。據楊父描述,兒時楊仁榮與他們一起去池塘釣青蛙玩,堂哥堂姐都聚在池塘的一邊,而楊仁榮卻獨自一人在池塘的另一邊玩耍。
曾經的高考狀元楊仁榮
楊仁榮的自尊心也很強,楊崇生至今都能回憶起那年夏天的一件小事。“農田里都是西瓜,鎮上的孩子就一起組隊偷西瓜吃,兒子也去了。回來后他就問我,偷西瓜被抓到會有什么懲罰?我騙他說,如果被抓到,家里要交豬給被偷的人作為罰款。
”當時的楊崇生家里養豬非常辛苦,一年到頭也就養了幾只。楊崇生回憶說,兒子的臉一下就變得通紅,淚水在眼中打轉,從此以后再也沒去偷過西瓜。而從那時起,楊崇生也知道了兒子自尊而敏感,所以以后再沒敢說過他什么。
初中時楊仁榮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兩名,中考時以全縣第9名的成績,進入縣城一中。
楊父說,兒子學習刻苦,也非常要強。高一的一次考試,他的排名是年級第23名,兒子既難過又生自己的氣,回家就流了眼淚。高二的時候,楊仁榮的成績穩步提升,到了高三,一直保持在年級第一名,從未變動。
高考時,果然沒出意外,楊仁榮是宜黃縣理科高考狀元,順利進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設計專業。
楊崇生回憶道,兒子知道高考成績后很滿意,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非常對得起你們。”
曾經的高考狀元大學肄業
2003年9月,楊崇生和妻子送兒子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到。但那時的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四年的大學生活后,兒子的人生會產生那么大的落差。
對于兒子四年的大學生活,楊崇生并不了解,他覺得兒時的孩子就很懂事不需要家長煩心,現在長大了就更不需要了。
關于楊仁榮對大學生活的描述,楊崇生只記得兒子大二暑假回家,跟他抱怨道:“咱們國家的飛行設計專業比西方發達國家落后二十多年,學得沒有意思,也沒有前途。”楊崇生不懂兒子的專業形勢,只能安慰兒子:“不要有這種悲觀的思想”。
此后,他們也沒再討論過此事,生活一切照舊。楊仁榮上大學后,每年寒暑假都會按時回家,回家后的表現也很正常。平時與家里的聯系都是通過電話,但對學業和生活上的事情交流不多,“通常孩子打電話就是問問家里好不好,其他并不多說。”楊崇生說。
時間到了2007年6月,楊仁榮從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畢業。楊崇生給兒子打電話,詢問其畢業后的規劃。楊仁榮說,自己想考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研究生進行深造,楊父立刻給兒子打了5000塊錢,讓他認真備考。
對于兒子的人生規劃,楊崇生覺得還是挺滿意的,但一年后發生的事,讓他有點擔心了。
“兒子在電話中,一會兒說在花旗銀行打工,一會兒又說在保險公司上班,總沒個定數,我老感覺有什么地方不對。”隱約感到不對勁的楊崇生便委托同在北京的侄子(楊仁榮的堂哥)幫忙去看看兒子在干什么,可是得到的回復是: “楊仁榮并沒有考研,也沒有參加工作。”
那兒子在干什么?楊崇生和妻子坐不住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妻子獨自一人前往北京回龍觀尋找兒子。“是一個四人的合租屋,其中有一對是夫妻,房子也收拾的很干凈。”妻子跟楊崇生回憶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吳細女在兒子房間發現了一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肄業證,心里頓時拔涼拔涼的,兒子大學竟然沒能畢業?!楊仁榮回來后,面對母親的質問,面色大變,說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需要他們管教。
“后來2012年,我們聯系上了他大學時的輔導員老師,才知道他沒有拿到畢業證的原因,是沒有去參加物理畢業考試。”楊父說,那時兒子一直嫌棄他媽媽穿著打扮土,發型不好看,讓她把頭發搞一下衣服換掉:“要不然丟人”。
自從知道兒子沒有畢業證之后,楊崇生開始每個月給兒子打一次電話。直到2008年10月,楊崇生連續接到四家銀行共計3萬多元的催還貸款電話,才知道楊仁榮一直在向銀行借貸款,楊父震怒,11月份孤身一人趕往北京。
楊崇生回憶道,那一次與兒子的會面,他先讓侄子替兒子還掉了所有的貸款,然后便一直與兒子談心。楊父說,在他即將離開北京時,他質問兒子,“你對得起我們嗎?”并要求兒子立下保證,“如果你想我們好就去參加工作,如果你想我們死,就不要去打工。”楊崇生說,兒子當時點了點頭,保證說一定會去工作的。
得到了楊仁榮保證的楊父,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哪里知道,這就是在記憶中與兒子的最后一次見面。
一條短信自此失聯
父母尋找9年無果
2009年2月22日,楊崇生收到了一條奇怪的短信,是兒子用別人的手機號發來的,內容大致是“我在北京過得挺好的,不用擔心,勿念。”短信后還留了一個北京朝陽區的居住地址。
楊崇生隱隱覺得不對勁,立刻向發短信的號碼打了電話,對方說自己叫楊希(音),是湖北人。他在電話里喊楊仁榮接電話,就在楊父等待兒子接電話的途中,楊希突然說:“你兒子不在這里”,然后掛掉了電話。
楊崇生趕緊回撥,第一次打通了電話但沒有人接聽,第二次再打,就打不通了。自此后,楊仁榮人間蒸發。
從2009年到2013年,楊崇生5年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四處奔波尋找兒子的蹤跡。他在北京十八里店派出所和中關村派出所報案,憑借兒子的身份證號查詢使用地點,然后去每個地點蹲守。
楊崇生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得知兒子曾在北京的一家網吧出現過的信息時,他在天寒地冷的網吧門口蹲守了兩天也沒尋到兒子。后來楊崇生去北京,每次都要去那個網吧看一看,直到某一天,“那家店已經倒閉拆除,不復存在了。”
楊崇生說,身份證使用地點表明,楊仁榮常年在北京生活,而去年的4月22日,楊仁榮購買了從北京西站到西安站的火車票,卻沒有再買返程。這是兒子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身份證使用信息。
楊崇生說,他每年都會給北京十八里店派出所打電話詢問,派出所民警告訴他,必須要楊崇生本人到北京才能查詢。“民警勸我兒子已經是成年人了,不要找了,他能照顧好自己。”楊父說。
紫牛新聞記者根據楊崇生提供的派出所電話聯系到民警,得到的回復是:可以按失蹤人口報案,但具體能否尋找到不好說,而且必須要近親屬親自到派出所報走失。
突發重病,思兒更切
長期尋子無果,讓這個家庭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每年過年,別人家總是熱熱鬧鬧地全家人團圓在一起,而兒子的缺失總讓吳細女郁郁寡歡。
楊崇生說,家中總是空蕩蕩的,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自從兒子失聯后,楊家的親戚擔心妻子太過于傷心難過,總是將大家族中很多家庭聚在一起,一同過春節。
今年7月,吳細女總覺得腰酸肚子痛,于是去縣醫院做檢查。醫院診斷是子宮肌瘤,但準備手術時卻發現吳細女是極為罕見的血型——熊貓血,縣醫院血庫儲備不足,無法進行手術。
于是楊崇生帶妻子前往南昌的大醫院求醫,被確診為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醫生說,我妻子的病雖然經過手術,還是有隨時復發的可能,一旦復發長則能活一年多,短則只有幾個月。”楊崇生心痛地說。
楊崇生分析,妻子的病可能是長期思念兒子,心情長期郁悶造成的。他認為如果此刻兒子能夠歸來,而妻子又肯接受后期的化療,那么也許疾病還能夠有所轉機。
“孩子,無論你在哪里,無論你經歷了什么,無論你貧窮或榮華,我們都不在乎。只盼你能聽到這一聲呼喚,盼你早日回家。”這是楊崇生一家目前最大的心愿。